奉獻己身,培養台灣民俗參與者 ——專訪林茂賢

文/陳詠紋、徐曼娟、鄧婉伶
圖/林茂賢老師提供

只要是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的學生,均必須修習茂賢老師的「台灣民俗文化概論 」課程。大多數的學生第一次上課時都覺得茂賢老師就像坐在廟口下棋的「阿北」,很「台」,很「接地氣」。但當你深入瞭解後發現,茂賢老師原來曾喝過洋墨水,到法國留學深造,不惜奉獻自己,犧牲高薪工作、與家人相伴的時光,為台灣民俗文化做出貢獻。

禁忌時代下的少年

在動員戡亂時期不能講台語的日子,只能學習國外的文化習俗與地理生活中,茂賢老師察覺到了自己家鄉的傳統文化正在消失,曾經拿著原文書、背著吉他、唱著民歌的翩翩少年,發現血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——台灣的民俗文化,放下一切一心朝著目標向前進。

流淌在血液中的使命感

茂賢老師的父親和祖父都是北管樂團的子弟,從小就在廟會與歌仔戲的薰陶下成長,所以對茂賢老師而言,台灣的傳統民俗文化有著獨特的親切感。

在1980年代的時空背景下,能夠考上大學對當時的人們來說是無比榮耀的,宛若天之驕子般,人人拿著原文精裝書、木吉他,彈唱著英語民謠,感覺自己就是最高尚、最有氣質的,而所謂的歌仔戲、布袋戲皆是屬於「不入流、沒氣質」的文化,甚至就連說閩南語都是被禁止的。

但就如茂賢老師所說「一種語言的消失,同時也代表了一種文化的消逝」,上了大學的自己不知道何為平埔族,老師也沒教過蘭陽溪、濁水溪,但卻知道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所在位置。這讓茂賢老師意識到自己的文化正在沒落和消失,因此就在大學期間毅然決然加入地方戲劇研究社,開始學習北管還有歌仔戲。

「身為一個台灣人,我們當然要保護台灣的文化啊!不然我們是要去保護美國的文化嗎?」茂賢老師義憤填膺的說,「不論它在怎麼被某一部分人視為沒水準,這都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東西」,茂賢老師認為所謂的傳統文化沒有好壞之分,如果沒有自己的傳統文化,無論建國與否,我們都將只會是外國文化的殖民地罷了。

從自我懷疑到下定決心

茂賢老師開始意識到台灣文化的瀕危,加入地方戲劇研究社,學習北管、歌仔戲等等地方文化,並在讀完哲學系後開始在民俗基金會擔任《民俗曲藝》雜誌編輯。但茂賢老師語重心長的說:「在那個年代你要選擇這條路,要有相當的勇氣,因為你很可能無以維生」。

在那個台灣還沒有人正視民俗文化的年代,選擇在民俗基金會擔任編輯,就是一個風險極大的選擇,除了滿腔的熱血,那點微薄薪水,其實根本無法負擔起一家三口的生活開銷。當妻子開口詢問女兒的尿布錢在哪?但自己卻連半毛錢都拿不出來,只能掏著那空空如也的口袋,不知該如何是好。這種打擊不禁讓茂賢老師開始思考,自己是否應該繼續堅持走這條路。

但台灣獨特的民俗文化,深深吸引茂賢老師遠在法國的指導教授,也因此茂賢老師在因緣際會下被「邀請」到法國就讀研究所,在經過幾年法國的洗滌之旅後,茂賢老師體悟到:「不管法國巴黎的聖母院再怎麼美麗,那終究還是別人的東西,為什麼別的國家的文化資產能夠保留的如此完整,但台灣卻沒有人願意投入呢?既然台灣的每個人都努力在賺錢,那我就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,反正光憑我一己之力也無法讓台灣經濟起飛。」

台灣民俗文化的延續

2005訂定《文化資產保存法》,登錄各地重要特色民俗並加以保存及維護。茂賢老師表示,這在戒嚴的年代下是難以想像的。在過去,台灣文化被視為低的存在,唱台語歌更是會被視為台獨份子,然而現今提及台灣文化,人們開始昂首挺胸,為台灣而自豪。茂賢老師認為「逾時不候」,現在是好好保存台灣民俗文化最佳的時機點,若現在不將文化保存下來,這些文化在未來便可能隨著時間消逝。

將鄒族戰神祭、賽夏族矮靈祭、阿美族豐年祭等原住民的祭典,登錄為國家指定文化資產,也是為了「保存台灣民俗文化」這個目的,若單純僅是祭典失傳倒是無傷大雅,但隨之一同滅絕的,可能有該原住民族的文化、語言、服裝及其歌舞。因為祭典承載該原住民族的一切,帶來對自身族群的認同。祭典的消失,便是民族的毀滅,其重要性可見一斑。文化部才監督各縣市文化局保存、維護已登錄的文化資產,若其發生變故,便會徹底追究責任。

台灣人情味在民俗文化展現

茂賢老師推薦對台灣民俗有興趣的外國民眾,參加大甲媽祖繞境。該活動的路線固定,最能感受到台灣人民的人情味,不流於表面形式,而是保留了其最根本的意義,是典型的台灣民俗活動。現代人的行為冷漠,近年來,詐騙集團的猖獗,使人與人之間的信賴感逐漸缺失、相互猜疑,而新冠疫情的爆發,帶上口罩遮掩面容的人們,更是形成一道無形的隔閡。

但在媽祖繞境的時候,台灣人民會展現出埋藏在靈魂深處的熱情,沿途的店家及住家認為必須幫助媽祖照顧參加繞境的人們,所以信徒們會贈送食物,也會邀請其進家中休息、住宿。這專屬於台灣人的溫度,在一場繞境活動中一覽無遺。

培養觀眾,將文化傳承下去

畢業之後因為「喜歡」,仍有許多茂賢老師的學生成為地方文史工作者、廟會參與者,甚至成為主任委員。老師表示「民俗文化不是多艱澀的學問,只是要培養更多的觀眾,培養更多的文化參與者」。

而茂賢老師選擇教授民俗,不是為了培養傳統技藝的傳承者,只是希望可以為台灣民俗文化培養基本觀眾,和更多的文化參與者,將台灣在地的民俗文化流傳下去。或許正因為在課堂上曾經接受過相關教育,學生與民俗文化產生連結,成為民俗文化活動的基本觀眾,未來學生的生活也會漸漸地將這個連結延續下去。不過也有學生因為「喜歡」加入劇團工作,茂賢老師笑稱:「這算我撿到的。」

台灣的在地民俗正在逐漸沒落,若是能夠培養出基本觀眾,也是為台灣的民俗文化種下一定的根基。減少民俗文化的流失,讓台灣人可以多多關注在地的本土文化,也讓只屬於台灣人的台灣味,一代接著一代流傳下去。

為文化保存奉獻己身

不管地點多麼偏遠,時間多麼緊湊,只要與台灣民俗文化有關,很難不看見茂賢老師的身影。為了傳承、發揚台灣民俗文化,茂賢老師可說是「奮不顧身」,為此犧牲掉陪伴女兒的時間,到了六十好幾的年紀仍像個不老少年,時常舟車勞頓。採訪當天七點還在台中授課,轉瞬間就到達台北,只為幫靈安社的北管樂團站台,但他甘之如飴,「如果我的出現能夠鼓舞那些文化保存者,讓他們更有底氣,我願意!」。

23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文學是一座島嶼,想像是它的基調。
「島嶼基調」是靜宜大學台文系學生團隊所創立的內容創意網站,我們以文學為基底,想像並創造文學的各種樣態。
我們用文字烙印觀點,以美學踏留足跡,用設計創造型態。在這裡,我們拆解文學的邊框,推延想像的邊界,
循著文學的星圖,在島嶼上遊戲著,我們是創意的魔法師,讓所有美好,都在此處創生。

內容著作權屬於靜宜大學-台灣文學系,請詳見使用規則並參照隱私權聲明
Copyright© 2020 Providence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

地址:43301 台中市沙鹿區台灣大道七段200號

聯絡電話:04-26328001#17033

服務信箱:[email protected]

後台登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