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本月精選

用遊戲講鬼––岳漢科技打造鬼世界的新想像
撰文/廖翌帆攝影/王曉嵐圖片提供/林岳漢 第一次看到《打鬼PAGUI》,是在二○一七年被推薦影片的縮圖吸引:紅色臉譜的官將首,端看模樣不像真人,說是動畫又太過真實。點開不過短短三分鐘的影片,浮現「打鬼」兩個金燦燦大字。畫面一轉,磚牆剝落的老舊豪宅,浮現一顆眼眶凹陷的頭顱。頭冠
人物誌

凡事只說實話的熱情寫手——專訪碰碰俺爺
撰文/王婕安攝影/王曉嵐 和碰碰約好見面的這一天,是接近聖誕節的平日午後,碰碰留著一頭流利俏皮的日系短髮,一副黑色的圓框眼鏡,白裡透紅的皮膚上沒有過多的粉飾,打扮整潔休閒,散發的氣質為勞頓的城市增添一抹愜意的隨性。 日常即靈感 碰碰本來的筆名是俺爺,只

輕小說跨產業合作之觀察淺談——專訪作家月亮熊
撰文/王婕安照片提供/月亮熊 十二月的台北,整座天空看起來總是灰心,吹來的風寒凍刺骨,我們拉緊了衣領加快腳步,穿梭各式商業大廈的騎樓,在充滿歐式古典傢俱、裝飾的建築前停下腳步,月亮熊身材高挑,親切地問候瞬間融化了隔膜,推開沉重的湖水藍大門,濃厚的咖啡氣息撲鼻而來。

不受載體限制,快樂說故事——專訪作家啞鳴
撰文/廖翌帆攝影/朱潔怡 在動畫產業不健全的台灣,輕小說要動畫化很不容易,近年來台灣在改編影視IP方面下足功夫,有許多書籍改編影劇登上螢幕。既然動畫化困難,讓輕小說改編成影劇又如何?有一位作家就達成台灣輕小說第一個真人影視化的成就,他有一部作品曾紅遍台灣、香港、澳門,在讀者間
封面故事

不受載體限制,快樂說故事——專訪作家啞鳴
撰文/廖翌帆攝影/朱潔怡 在動畫產業不健全的台灣,輕小說要動畫化很不容易,近年來台灣在改編影視IP方面下足功夫,有許多書籍改編影劇登上螢幕。既然動畫化困難,讓輕小說改編成影劇又如何?有一位作家就達成台灣輕小說第一個真人影視化的成就,他有一部作品曾紅遍台灣、香港、澳門,在讀者間

寫輕小說能帶來人生意義,但專職要三思——專訪作家水泉
撰文/廖翌帆攝影/朱潔怡 收入低於打工族 新人難以專職寫作 「現在台灣的環境很難當職業作家,對剛開始寫作的人來說,先往業餘愛好或副業的方向發展會比較好。」以創作女性向作品為主,榮登過金石堂文學排行榜、博客來華文年度暢銷作家,擁有「台灣輕小說三天后」之一稱號的作家水泉,緩緩道出

陷入迷途的台灣輕小說——專訪作家微混吃等死
撰文/廖翌帆攝影/白靖慈、孫筱佩照片提供/微混吃等死 「我大部分的作品裡,都在描述一個人遭遇傷痛,經歷了迷茫,重新獲得成長。」若是對輕小說家微混吃等死有一定熟悉程度,就會知道他的作品,多以青春成長類的題材為主。 在出道作《午安,請問要點一隻偵探嗎?》系列中,他以推理事件為線,
愛讀冊

書評/《1984》的反理想社會科幻風格––身為市民需當捨棄一切不幸
撰文/陳禹廷 如果說赫胥黎《美麗新世界》描寫得是追求幸福效率、巳經「完成」的美妙新世界、台灣小說家宋澤萊的《廢墟台灣》是因環境污染而「失敗」的舊世界末日,那麼《1984》便代表著舊世界極權主義極致的 「 完美」結局,以虛構的方式精準的預示了極權主義的技術與策略。這三者的共通點

可怕的不是鬼,是人性––專訪笭菁《都市傳說》
撰文/柯美妤攝影/簡宛千 「對我來說當上作家是意外,我跟其他作家可能不太一樣,因為我從來沒把作家當成我的人生志向。」 當時的笭菁語氣平淡地與我們分享這段話,人生可以活得很隨意,但該有的自律和責任心都不可或缺。笭菁在受訪那天,我們約好在咖啡館進行訪談,她身穿藍色碎花洋裝,能感覺

日子在背如芒––讀《刺蝟登門拜訪》
撰文/劉韋汝 每年七月,即將逝去的盛夏在蒸騰的空氣中倒數,對於準大學生是時空移轉的初始:他們即將走入盛年,使用Meteor的次數漸減,而瀏覽Dcard的時間遽增。高中以上大學未滿,在年齡階段的節點深植內心的年紀,《刺蝟登門拜訪》這本散文集非常適宜做為閱讀上的「成年禮」。 《刺
生活感

清水散步專訪:疫情之下地方創生如何站穩腳步
撰文/吳乾景 「清水散步」位於清水文昌街,過去被稱為「十八坎仔」,「坎」是店家的單位,意指當時有十八間店家在此經營,這裡曾經是清水最繁榮的街道,然而隨著產業型態的變遷,清水逐漸沒落。「清水散步」將動詞化為名詞,在這裡推動地方創生,讓清水成為有活力的文化城市。 走進「清水

創造屬於自己的多肉秘境
撰文/洪昀攝影/黃心雨 望向澄澈的玻璃球中,由黃金石鋪墊著一株株多肉植物的生命。有和名稱相符帶刺的帝王錦,以及葉緣鑲上淡粉色邊如嬌羞少女的花月夜,為多肉星球中譜上色彩。光影、玻璃球、多肉植物的結合,讓人想一探多肉宇宙的究竟。 遍及世界的多肉玩家 多肉植物大多原產南、北美洲,包
藝起出門玩

再造廢墟,重塑虎尾建國眷村
撰文/吳乾景 說到雲林縣虎尾鎮,你還是只能想到糖廠五分車和日治建築群嗎?其實還有一個具有豐富歷史特色的文化景點——虎尾建國眷村。 走入虎尾建國眷村,可以看到一棟棟老舊無人的空房子、許多防空洞和飛機模型等歷史物件,更深入探索就能發現,書店、咖啡店、乒乓球館等現代化的休閒場所與許

用蜜糖,吹出孩子的全世界
ˋ撰文/ 鄭芸 走入古色古香的鹿港老街,沿途攤販此起彼落的叫賣聲、熙來攘往的遊客,好不熱鬧。再繼續往前,發現多數遊客都駐足在一個小攤位前,把小巷占了大半,朝攤子看去,一台腳踏車、一個木製的爐台以及加熱中的麥芽糖,遊客們各個專注的看著老闆的動作。他拿起兩根木棒纏起一塊麥芽糖,在

一碗懷念的味道 —— 阿里婆冰店
撰文/洪昀攝影/黃心雨 八月份的埔里,被陽光的酷熱壟罩著,四周環繞的山巒將風給擋下。人們總會想來一碗能夠降火的冰品,去除一身的燥熱。 位於蘇媽媽湯圓附近的阿里婆冰店就成為當地居民消暑的絕佳選擇。一個繪有原住民圖騰的大碗,上頭覆蓋著奶茶色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