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士當為義鬥爭––賴和文教基金會在台灣文學的奮鬥之路

撰文/高于婷
攝影/劉侑禎

一般人對文學紀念館的印象,大概就止於作家作品、生活物件、以及生平事蹟的介紹與展示。相較於日本、歐美國家對文學館的重視程度,台灣大眾對文學館的態度顯得冷漠,這與台灣文學教育未能有效扎根、推廣脫離不了干係。或許大家都曾聽過「台灣新文學之父」賴和,也許也知道彰化有個「賴和紀念館」,但很少人知道,這二十多年來,他們為推廣台灣文學、文化付出了多少心血與努力。

「賴和紀念館」是由「賴和文教基金會」所設立,也是基金會的根據地,創立「賴和文教基金會」,目的就是要推廣台灣的文學與文化。他們不只是待在紀念館被動地等待人們參訪,這些年來,他們舉辦了各種文學、文化相關的活動和講座,在台灣各地奔跑,為台灣文學與文化作最深度的耕耘。

「賴和文教基金會」顛覆一般大眾對於文學紀念館的想像,讓大家在認識台灣的過程中,看見了屬於文學、文化的力量。

賴和

吹散台文史的霧

1997 年,台灣解嚴剛滿十年,社會大眾對台灣文學與文化的認知十分匱乏,這些關於台灣的人文知識,在教育體制中一片荒蕪,台灣人對於台灣這塊島嶼的認識,彷彿被蒙上了一層霧,既模糊又充滿困惑。

「賴和文教基金會」注意到這樣的困境,由醫生及老師所組成的基金會董事們認為,這樣的困境必須被解決,而教育,就是最重要的事。於是「賴和文教基金會」開始思考,如何把身為一個台灣人該認識台灣事,傳遞出去。

為此,「賴和文教基金會」開始試著舉辦了各種營隊,從高中生、大學生,一直到中小學教師。過程中,他們在前來參加營隊的年輕人身上看到了許多可能性,基金會希望這些的年輕人,接觸了營隊後,懂得思考與批判,開啟了自身更廣闊的視野,可以透過這些營隊,接觸了新事物,擁有一份強韌的力量,足以在五年後、十年後,在長大成人之後,蓄積一股足以支撐著他們去為台灣這片土地奮鬥的力量。

回歸初衷,回到彰化

大大小小營隊的舉辦,一直持續到2003 年左右,由於政黨輪替的關係,本土文化教育受到了重視,學生們在體制中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台灣文學及文化的相關知識。與此同時,各個大專院校也開始舉辦相關的營隊,年輕學子們獲取新知的管道變得十分多元。有感於此,「賴和文教基金會」認為階段性任務已完成,因此陸續在 2003 及 2004 年間收營。

但基金會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,他們將推廣重心放回彰化本身。過去「賴和文教基金會」在台灣各地奔波,致力推廣台灣文學,回到彰化之後,卻發現許多彰化人對賴和這位在彰化出生、對台灣有著重大貢獻的文學家,卻是一無所知。這是一個警訊,讓基金會下定決心,要讓更多彰化人了解自己故鄉的歷史與人文。

基金會秘書張綵芳說道:「人們對自己成長的地方有著安全感,喜歡著它、並尊重它所發生過的一切,當人與土地的關係穩固後,大家對於自我的認同自然不會感到錯亂與迷惘。」因此他們在 2006 年後開始舉辦各項與賴和有關的活動,如將賴和出生的 5 月 28 日訂為「賴和音樂節」,陸續發行賴和音樂專輯《河》、舉辦賴和地景小旅行、培訓許多熱情的志工。其中,賴和地景小旅行的點子,便是由當時一位年輕志工李立偉所發想,他在閱讀賴和作品時發現,文本中有許多場景都能對應到現在彰化的許多市街,甚至還有許多地方現在仍保留著。這個意外的發現讓他進一步提出能夠將兩者結合的構想,最終形成現在基金會固定舉辦的重要活動。

這幾年下來,基金會陸陸續續接觸了許多彰化在地的組織或團體,彼此之間所要完成的目標或許不同,但都秉持著想讓這片土地越來越好的理念共同合作,除了在賴和音樂節中能夠看到各種不同團體散落在攤位中,也在與彰化有關的事情上互相支持,讓這塊土地越來越好。

踩在平衡點上的文創

然而,一路走來並不都一帆風順,「賴和文教基金會」遇到最大的困難,莫過於經費及人力兩項資源上的不足。不過在志工以及有志者的共同努力下,基金會在人力方面還能夠取得暫時性的平衡。

至於經費的部分,基金會除了進行長期的募款外,也試著藉由製作與販售賴和周邊商品,做為資金募集的另一個管道。每年的二、三月,基金會的志工成員們便會開始討論在五月「賴和音樂節」中準備推出什麼商品。如今年音樂節,大家看見紙膠帶頗為流行,便推出了賴和文學紙膠帶商品,在銷售上也獲得不錯的成績。

只是推出商品在平衡活動支出的同時,也會成為經費消耗的一部份,雖然像賴和音樂專輯《河》、「勇士當為義鬥爭」T 恤以及賴和文學的紙膠帶都有不錯的銷售成績,但大部分商品的銷售週期都比較長,在經費的周轉上,還是存在著壓力,這讓基金會未來在進行文創商品的開發上,態度會更謹慎保守一些。不過基金會仍期待,每年賴和音樂節能推出一、兩樣新商品,用文創的方式推廣賴和。

對自己的願景、 對他人的願景

成立至今二十多年,面對未來要走的路,「賴和文教基金會」除了持續以賴和精神推廣台灣文學、文化外,還希望整理日治時期賴和朋友們的相關資料。「像現在地景小旅行會提到的王敏川及楊老居,都是那個時代的重要人物,但留下的資料少,在今日幾乎被人們所遺忘。」張綵芳說。

因此,在過去兩年間,基金會便致力於收集賴和友人的相關的資料,也與相關人士進行過多次口訪,而每一次的口訪,都會帶出更多的關係人,這些工作很重要,它可以呈現出彰化這個地方背後深層的人文結構與景貌,只是這條路很漫長,有太多的資料有待翻找、爬梳與整理。綵芳說,未來他們不排除在所有資料都完備後整理成冊,但目前仍以透過賴和地景小旅行的方式進行解說,用實地踏查的方法,讓大家感受日治時期文人在彰化的足跡及文化風景的樣貌。

「從過去到現在做的這些事,除了要讓大家在過程中能對台灣有多一分的認識外,我最希望讓年輕人、讓每個人知道自己是擁有影響力的,我們做的每一件事和每個決定都十分重要,絕對不要看輕自己的影響力。」綵芳語重心長的說。

「勇士當為義鬥爭」,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成為賴和口中的勇士,也應該成為為義而鬥爭的勇士。

0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文學是一座島嶼,想像是它的基調。
「島嶼基調」是靜宜大學台文系學生團隊所創立的內容創意網站,我們以文學為基底,想像並創造文學的各種樣態。
我們用文字烙印觀點,以美學踏留足跡,用設計創造型態。在這裡,我們拆解文學的邊框,推延想像的邊界,
循著文學的星圖,在島嶼上遊戲著,我們是創意的魔法師,讓所有美好,都在此處創生。

內容著作權屬於靜宜大學-台灣文學系,請詳見使用規則並參照隱私權聲明
Copyright© 2020 Providence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

地址:43301 台中市沙鹿區台灣大道七段200號

聯絡電話:04-26328001#17033

服務信箱:[email protected]

後台登入